最近,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打压进入新阶段。5月28日,美国国务院开始取消部分中国留学生签证,并准备切断高校发放签证所需文件的资格。这是继特朗普打压哈佛、冻结研究经费后的又一重拳。 这一系列行为,让世界看清了一个事实:特朗普政府已经不装了,不只是要“美国制造”,还拒绝“进口大脑”。 在关税被美国法院驳回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对特朗普打击高校和科研的政策感到担忧——美国这个曾经的科技强国,正在掏空自己的人才基础。 哈佛大学作为“靶心”,已有6800名国际生面临身份失效的风险。特朗普更直白地表示:“我们需要的是电工、水管工,不是哈佛的LGBTQ专业硕士。” 但科学家不是傻子。《自然》调查显示,超75%的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与此同时,特朗普削减230亿美元科研预算,已引发16州联合起诉。 而中国,正在悄悄成为下一站人才高地: 科研环境持续优化,顶尖科学家纷纷来华发展;
经费投入突破3.6万亿,全球第二; 本土人才数量世界第一,研发人力超700万人年;
制造业基础完备,让科技成果真正“进厂落地”。 比如,法国诺奖得主穆鲁加入北大,日本科学家藤岛昭带团队入职上海理工,剑桥、斯坦福的科研大咖纷纷扎根中国实验室。 而在宁波、湖北等地,科研已与产业深度融合:芯片、光学、化合物材料,**“从实验室走向车间”**的速度远超想象。 曾经的“人才虹吸器”美国,如今却将科研人才推向世界;而中国,正张开怀抱,承接这场全球第二次抢人大战。 **21世纪比拼的,不是地缘政治,而是人才资源。**谁能让全球聪明人安心科研、安居乐业,谁就能定义未来。
如果你正在科研、留学、职场或创业的路上,请记住: 世界很大,中国机会正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