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3|回复: 0

中国95后博士登《自然》年度人物榜首 14岁高考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390
发表于 2018-12-24 00: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权威科技期刊英国《自然》杂志18日在线发布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年仅22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曹原,《自然》称其为“石墨烯驾驭者”。


曹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这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


英国《自然》杂志杂志每年遴选出十位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囊括全年最重要以及最受争议的科学事件。



《自然》今年评出的年度科学人物还包括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古遗传学家薇薇安·斯隆、



欧洲航天局天文学家安东尼·布朗、


日本天文学家吉川真、


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气候专家瓦莱丽·马松-德尔莫特、


马来西亚负责科技与环境等事务的部长杨美盈等。


内敛而坚韧的“石墨烯驾驭者”


曹原是许多人眼中的天才,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8岁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随后前往美国攻读博士。


今年3月5日,《自然》发表了两篇以曹原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论文。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



《自然》杂志18日发布了2018年度科学人物,位居榜首的是曹原(图片来源:《自然》网站报道截图)


曹原在《自然》期刊的论文中指出,当两层石墨烯以一个“魔角”扭曲在一起时,就能在零电阻下导电。更确切地说,物理学家将两层只有原子厚的石墨烯以特别的角度堆叠在一起,当碳原子间的排列呈1.1度(这个角度就是所谓的“魔角”)的角度偏移时,就会使材料变为超导体。尽管该系统仍然需要被冷却至绝对零度以上1.7摄氏度,但结果表明了它或许可以像已知的高温超导体那样导电。一旦该结果被确认,此次的发现对于理解高温超导电性至关重要。


物理界认为,曹原此举解决了困扰世界物理学家107年的难题,取得了石墨烯超导领域的重大突破。《自然》杂志更是创刊149年来头一回针对同一个人两次发文,令全球为之惊讶。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9日报道称,曹原为“石墨烯驾驭者”,他的发现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传输效率。



《自然》杂志今年的封面图片明显指向曹原的成果


曹原是那种天才少年。他1996年出生于成都,14岁时从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


天才往往接受“超常教育”,曹原也不例外。有媒体报道,他于2007年就读深圳耀华实验学校时,用三年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高考总分为理科669分。


在《自然》杂志为曹原撰写的特稿文章中,曹原承认自己的情况并不常见,但说自己并不特别。毕竟,他在大学里还是待满了四年,“我只是跳过了中学阶段比较无聊的时期”。


曹原的天文摄影作品


曹原的导师和同事是如何评价他的呢?《自然》杂志称,曹原在麻省理工的导师认为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每次我进他的办公室,里面都乱糟糟的,桌上堆满了计算机和自制望远镜的零件。”


尽管年纪轻轻、又有些害羞,但同事们都说曹原的坚持不懈体现了他的成熟。有一次,曹原花了六个月时间研究一份看似富有突破性的数据,最终却发现那不过是实验设置中的巧合。"他有些沮丧,但他只是撸起袖子继续干下去。"他的导师说。


对于自己的“学霸”成长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曹原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他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工作之余,他会通过天文摄影进行自我调节。“仰望星空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天文摄影涉及包括光学、精密机械、电子电路、嵌入式程序等在内的多方面科学技术,折腾这些东西,都是我的兴趣。”


这些中国科学家曾入选


《自然》评选全球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已是传统。近年来入选的中国籍科学家并不鲜见。2017年,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榜上有名。



2017年,《自然》杂志报道潘建伟的特稿截图


《自然》杂志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报道开头这样写道:“在中国,有人称他为‘量子之父’。对于这一称呼,潘建伟当之无愧。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



2015年,《自然》杂志报道黄军就的特稿截图


2015年,中山大学教授黄军就上榜,黄军就及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的一个特定基因进行修改,从而避免该基因突变导致地中海贫血症。黄军就在接受《自然》采访时说,这项实验能帮助探讨一些重大疾病在基因层面的成因,并有助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所发挥的作用。然而,由于这类实验涉及学术伦理,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争议。例如,尽管黄军就等人使用的是医院丢弃的异常胚胎,其论文发表后仍引发科学界批评。



2013年《自然》杂志报道陈化兰的特稿截图


2013年,中国禽流感专家陈化兰入选。陈化兰的获选理由是:2013年,为中国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自然》杂志将她称为“战斗在前线的‘流感侦探’”。



2012年,《自然》杂志报道王俊的特稿截图


2012年,青年科学家、时任中国华大基因CEO的王俊上榜。《自然》杂志援引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 洽奇的评价说,1999年,华大基因支持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而在2012年,华大的基因测序能力,让其在世界基因测序上的贡献超出了50%。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