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8|回复: 0

[医疗保健] 永远与它共存吧!世卫警告:我们回不去了…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402
发表于 2020-8-25 2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回不去过去的样子了。”


  这句话出现在爱情小说之中固然令人伤感,但给人带来的震撼,却远远不如出现在现实中,出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口中。


  昨天,英国各大媒体,都将同一条新闻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新冠病毒将永远与我们共存,永远。”




  还记得1月30日的时候,张文宏医生曾经站出来,分析过三个抗疫的结果。


  疫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的结局可能有三个。


  第一个结局,是“完全胜利”。


  即2-3个月内,所有的病人都得到良好治疗,全国疫情得到控制。


  第二个结局,是“长期焦灼”。



  即所有疫情得到控制、病例数温和增长,但在可控中。整个过程非常长,拖到半年甚至一年,就像当年的非典一样。


  第三个结局,是“完全失败”。


  2009年墨西哥猪流感蔓延全球,美国几百万人感染,如果对新的病原体不加控制,就会如此。


  现在再回看1月份的视频,恍如隔世。


  那个时候,即使是最顶级的专业医生,也没有想到过这个病毒会进入第四种结局……


  整个世界,因为这一场疫情,被完全撕裂。


  中国抗疫基本完全成功,在3个月内将病例牢牢地压下,


  即使偶尔再出现一两例,也是立刻发现、处置、并在短期内控制住。


  欧洲抗疫进入长期焦灼,疫情仍在蔓延,


  但政府将病例数控制在了医院能够应对的温和增长中,没有影响到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


  而美国……我们原本认为医疗资源最发达的国家,


  却是“完全失败”,几百万人感染,将病毒推向了新的高度。


  



  对于全世界的人类来说,毫无疑问,我们抗疫失败了。


  我们并不惊讶,因为全人类在这半年中,都一点点、一点点地看着它发展过来,


  看着它从一万,变成十万,变成百万,变成千万,走向这个结果。


  但当世界卫生组织,和众多科学家一起承认这个事实的时候,


  我们依然会感觉到一些难言的伤感。


  我们会长期保持现状。


  口罩会成为人类的好朋友,成为公共场合的必备物品。


  我们会一直测量体温,记录行程数据,


  随时关注可能出现的疫情病例。


  电影院、剧场的隔空坐还会继续持续,


  运动赛、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也会少得多。


  高校的封闭式管理可能还要持续,


  食堂澡堂的时段都要预约,甚至还会继续网课。


  远程办公会更加普及,人和人的接触会变少,社交距离会持续。


  这样的日子,会慢慢变好,但还会持续很久、很久……


  



  在之前,我们一直盼望着的是——等疫苗研制出来,我们就无须再小心翼翼。


  但昨天,世界卫生组织表示:


  “疫苗将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工具,但它不能自行结束新冠大流行,也不能保证科学家会找到疫苗。”


  



  “有疫苗不一定行,没有疫苗万万不行。”


  即使现在人类的医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


  但仍然无法保证科学家一定能够在短期内找到有效疫苗。


  而且,就算疫苗出现,世界也无法立刻结束新冠大流行。


  如果想要疫苗实现全方位保护,需要一个地区内95%的人都接种疫苗。


  但你要知道,这一点,或许中国能做到,或许北欧能做到……但其他地区呢?


  麻疹疫苗在1963年就已经推广普及,但一直到去年4月,美国还有大面积爆发的麻疹病毒——因为反疫苗人士太多,接种率不够。


  



  而另一方面,就算没有反疫苗人士的存在,


  也有一些地区会因为条件不足无法覆盖到所有人群。


  连食物和饮用水都无法保证的贫困地区,那些战火纷飞、连医院都已经炸没了的战乱地区……


  新冠疫苗一推出就让全世界立刻接种,


  实现的可能性,和新冠明天早上突然就奇迹消失差不多。


  而另一方面,就算真的推出疫苗,因为新冠的特殊性,也不一定能够完全防控。


  人类的确曾经有过胜利案例:我们死死地压住了天花,让它成为历史。


  但新冠与天花不同,天花是十分稳定的双链DNA病毒,几乎不可能变异;


  而新冠是RNA病毒,变异就像呼吸一样正常。


  



  新冠病毒也许会更像流感——这么多年,依然不停有新型流感出现。


  流感每年冬春都会出现,每年都会变异,每年都在传播,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或者说,流感,就是人类一场已经失败的、与病毒的战争。


  我们与流感共存,并将一直共存下去……


  就像,我们以后,也要和新冠一起共存下去一样。


  从二战结束以来,人类没有再出现世界范围的天灾人祸,


  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发展、互相合作,科技在进步,生活在越来越好……


  这是一个太过难得的时期,


  甚至让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习惯了,


  觉得“世界当然会一直进步”。


  但新冠病毒的出现,蔓延,共存,


  让我们突然意识到……原来不是这样的。


  



  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日前警告说,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1亿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


  即,每日生活费不足1.25美元,一个月生活费不足240元人民币。


  联合国警告说,新冠疫情或导致饥荒,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加倍。


  新冠成为粮食危机的催化剂,那些本来就在饥荒边缘的人口,陷入了更严重的危机。


  “如果联合国粮食署不伸出援手,每天都会饿死30万人。”


  



  这并不是因为全球粮食供应总量的大幅度下降——而是因为粮食分配不均衡。


  疫情对全球粮食系统造成影响,


  国家之间的进出口不再保持之前的稳定……不止粮食,还有更多。


  人类已经持续了百余年的全球化,


  我们对世界另一边的依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得多。


  



  可这一切就像是巴别塔的传说——我们没能真正实现全球化,就有了分崩离析的契机。


  和其他危机一样,疫情不是根本原因,却是一切的催化剂。


  全球化是双刃剑,带来福利也滋生痛苦,


  反全球化者一直存在,只是这一次疫情让他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


  



  新冠是反全球化的,无论是物质上的沟通,还是思想文化上的交流,


  都因为新冠病毒的存在,而变得磕磕绊绊。


  专家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虽然可能因疫情遭遇挫折,但不会停止前进。


  对于历史长河来讲,这或许只是一点涟漪。


  但对于微小的个人来说,这也许就是几十年的人生。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


  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去年春节,《流浪地球》打破记录,开创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篇章时,


  人们口口相传的热门台词并不是这句话。


  我们在讨论韩朵朵想要去地面看看是不是任性,


  感动于饱和式救援的伟大,震撼于点燃木星的悲壮,感慨于人类勇气的赞歌。


  但当生活真正天翻地覆后,


  这句话才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被人们品出了味道。


  



  即使有了疫苗,我们依然要保持常态化的防疫态势,保持现在的生活。


  “我们再也回不去过去的样子了。”


  “我们将与新冠病毒共存,永远。”


  可以说,这一刻的我们,就是站在历史风口的人。


  就像是——


  在流浪地球中,经历人类第一次点燃行星发动机,离开原有的轨道,开始漫长流浪计划的人。


  我们看着这个世界起航,走向不一样的未来。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