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1|回复: 0

纽约博士“虎妈”和她九个女儿的浓厚中国情结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511
发表于 2019-8-2 08: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活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琳恩·贝拉特博士有9个女儿,最大的19岁,最小的11岁。并没有华人血统的9姐妹从出生起就面对一条不成文的“家规”——学中文。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不仅是能说好中文,还能全面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这在我们家是一件没得商量的事。”58岁的贝拉特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


这一“家规”的缘起,是贝拉特20世纪80年代曾去北京大学进行学术交流。那时的她,一下子就爱上了中国,意识到这个国家即将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此后她一直努力寻找和利用纽约所有中文学习资源,将孩子们置于“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以保障她们今后在中国能迅速融入社会。


拥有耶鲁大学法学和医学双博士学位的贝拉特说,她希望孩子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而在21世纪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是必由之路。


在妈妈的坚持下,9个女孩经历了和其他白人孩子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她们都有一个以“白”为姓的中文名;都由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保姆带大;从小就读于全日制中英文双语学校,直到高中才转入普通学校。


“各位评审,各位来宾,今天我们要分享的主题是:张艺谋的电影世界……”暑假以来,为了备战8月的中文比赛,二姐白丽和老六白蕾几乎每天都在新泽西州的指导老师林美华家里练习演讲。林老师经验丰富,带出过多名全美冠军。在她看来,贝拉特一家人对中文的热情是很多当地华人家庭都难以比拟的。


林老师说,尽管近年来“中文热”席卷美国,但大部分当地学生学中文是为了拿学分和申请大学。贝拉特家的9个女儿却不同,除了出色的语言能力,她们熟知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能背诗、会珠算,经常去中国旅游或参加夏令营,每个人都会至少一门中国传统乐器或才艺,如中国舞、抖空竹等,参加过许多中国民乐合奏和中文合唱表演。


大姐白琳曾获得“汉语桥”中文比赛全球第三名。被多所名校录取的她选择了去上海纽约大学用中文攻读国际政治,立志去联合国工作。她很享受在上海的便利生活,暑假一回到家就觉得不习惯。“我最近出门经常忘记带钱包,因为在中国只需要带手机就够了。”


白琳说,姐妹们的节假日时常被中文补习课占据,参加了数不清的中文竞赛。尽管学习压力不小,白琳依然非常感激母亲的坚持。“中文为我打开了好几扇门,让我能去中国通过比赛结识世界各地的朋友,也给了我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机会。”


还在读初中的老七白朗也希望追随大姐的脚步去中国读大学,然后留在中国生活,因为“美国没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二姐白丽希望成为一名医生,未来能去中国的贫困地区参与医疗援助;老五白鹭则希望学兽医,去中国帮助流浪小动物做节育手术;酷爱艺术的老三白莲每次去中国总爱在街头写生;而老四白兰已经开始在纽约的学校开课教授抖空竹……


“孩子们是我一生的事业,而学中文是她们一生的事业。”贝拉特说。谈到中美两国关系目前面临的一些障碍,她并不担心。“只要两国人民继续保持交流,我相信一切都没问题。”


贝拉特完全认同自己的“虎妈”标签。“我就是个‘母老虎’,”她笑着用中文说,“我相信孩子们长大后会理解我对她们的严格要求。”


最让这位“虎妈”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是老八白乐和老九白靓入学时,中文测验过关,却因为英文不合格差点被认定为有“学习障碍”。


除中文外,九姐妹还要学习法语、西班牙语和母亲的母语阿尔巴尼亚语。去过120多个国家的贝拉特认为,学习外语是深入了解他国文化的钥匙,而只有真正“懂得”对方,各国人民之间才能真诚交流,并携起手来解决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疾病等。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