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3|回复: 0

中国科学家团队夺美国科技大奖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513
发表于 2019-2-3 01: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支由34名中国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将获得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颁发的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因为他们的研究将为下一代的互联网打下基石。”

上面这段话来自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官网发布的新闻稿。

AAAS官网首页的大幅新闻图片,则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合影。

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奖九十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这一重要荣誉。

作为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科研奖项之一,克利夫兰奖每年都从刊登于《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选出一项最具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成果授予该奖。

此次获奖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团队研究成就,曾在2017年6月登上了《科学》杂志的封面。

有人诗意地描述道:就像是一个美好隐喻,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色的光,看上去好似汉字大写的“人”字。

2017年初,以潘建伟教授带头的研究团队成立,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在空间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让网友感叹“不明觉厉”的这段话,如果通俗来讲,就像一场量子的“星际穿越”,意味着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

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曾如此感叹“墨子号”量子卫星研究成果的意义:“这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崛起,从10年前不起眼的国家发展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动画演示图片来源:Inside Science网站

参考视频注意到,《“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获美国克利夫兰奖》的新闻一出,@新华视点、@人民日报、@中科院之声都第一时间在微博转发这个好消息。

广大网友纷纷表示,这着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新年大礼包,其中一些“抖机灵”的留言,看笑了不少人。

“愣着干嘛鼓掌啊!”

“大国工匠!中国骄傲!”

海量留言中,参考视频也发现一个小插曲。

有个别“习惯性抬杠”的网友评论说:“AAAS是个给25美元就能入会的组织,这个奖项的含金量也没多高。”

对此,@中科院之声官方微博在给出具体解释的同时,也直接@这位网友:“AAAS也能喷,领教了……”

事实上,这名网友口中的“给钱就能进”的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协会的联合体,也是最大的非营利性国际科技组织。

当然,这样不负责任的发言自然也是激怒了不少网友,懂行的人排队留言给其“上课”:“这是官方盖章国际承认的,非常了不起的好吗!”

“继续加油啊,中国科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