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3|回复: 0

[其他讨论] 颜宁为何辞普林斯顿回国? 她不再被辜负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50
发表于 2022-11-2 07: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就在今天上午,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这个学术女神从个性自由到价值情怀,从学术成就到公共精神,都令我无限仰目。
因为之前写过太多关于颜宁的文章,这里就不再复述她的太多岁月往事了,只来简述几句“颜宁出走以后”。
2017年,颜宁离开清华大学,远走普林斯顿,从此,成为中国学术圈的巨大隐痛。
只要随便翻一下媒介对此事的评价,大多标题都是这样的:
“颜宁的离开,给国家未来敲响重重的警钟”“颜宁成为美国院士又获奖,我们失去的只是一位科学家吗?”“颜宁成为美国两院院士,为何在国却评不上”
我也写过很多关于颜宁的文章,包括《颜宁美国获奖意难平:悲歌学术风骨》等文。但是,从未直接判断什么才是颜宁出走的真正肇因。
作为一个混迹学术圈的写手,我始终认为,应该呵护一个人对学术境界的自由追求,应该给予人格独立者更为辽阔的价值选择空间。
这里先不说清华,说几句普林斯顿。
各位,普林斯顿是世界顶级的学术圣殿,经常排名超过哈佛、耶鲁等成为美国大学第一。
而且,真正了解普林斯顿的专业,就知道这里最顶级的专业,恰是匹配颜宁的专业追求。
那么,这个中国最年轻的顶级科学家,在学术生命最旺热的时刻,到更高的平台上实现自我,就是抵达科学高度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这几年,在普林斯顿的颜宁,论文频繁刊入世界顶级期刊——《自然》《科学》《细胞》等,这种成就,放眼世界也是一道极光。
除了论文,颜宁拿奖也拿到手软。
比如,去年她获得女科学家组织的佛罗伦斯.萨宾杰出研究奖等等。
国内学术界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颜宁获得所谓的“美国两院院士”——2019年4月正式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4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公布为2021年AAAS院士。
不论如何,这样的院士,其实学术含金量都是世界顶级了。
总之,论文、拿奖、名誉、成就,颜宁这几年在美国,一路高歌,一路突进。
而她的每一次光环闪耀,都引发国内一片痛惜和反思——我们为何留不住颜宁?我们会不会失去更多颜宁?
我认为,这些反思是必要的,它有助于让“钱学森之问”能成为长悬在学术界头上的道德律令。
前面我说了,从未直接判断过颜宁当年离开清华的原因,因为颜宁对此也始终未曾清晰表达。
但,我也会想,这是不是属于“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在给彼此都留一份体面。
普林斯顿固然是个学术理想谷,但是,清华也本应是中国的顶端学术殿堂。
当年,颜宁就是从普林斯顿义气风发的回到清华,成为最年轻的教授,想必是要大有作为的。
学术人生,如同饮水,冷暖自知。
对于井底之蛙来说,又岂知鲲鹏有垂天之翼,凌云万里?
在清华时,颜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竟然连续两年不获立项。
更可悲的是,这个站在结构生物学世界研究前沿的年轻科学家,甚至连个面试答辩的机会都没有!
2017年,颜宁中科院院士增选落选!对此,颜宁虽然没有像饶毅那样公开宣布“从此不再参选院士”,但是,她婉拒了后续提名。
饶毅和颜宁的态度,我的解读仍是:老子不陪你们玩了,老娘不再当陪练了。
院士这个身份执照,都留给舒红兵这种娶艺术特长生的学术权力了,都留给因为有权势就可以把谬误变成真理的裴钢学阀了,都留给被年轻女博士狂啃猛亲的方岱老色匹了。
于是,在劣币驱逐良币之中,在学阀学棍无耻狂欢掠夺之下,国家科学创新唱出一首首挽歌,科技国运被卡脖子也成为一种时代的巨痛。
也正因如此,颜宁在普林斯顿有多风光,我们的心情才会有多黯淡。
这样的公共心理,本身就是家国情怀的自然流露,值得呵护。
从家国情怀回到精神自由,颜宁更值得仰望的是,她的独立人格成为一股时代清流,她的精神自由成为现代公民偶像!
众所周知,颜宁不止在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还时常在社交媒体上捍卫常识和人性。
在2020年8月,颜宁曾这样评价国内学术圈的问题潜规则。
特别是,她在一些公共事件上的发声,招致一些蛆虫的围攻、辱骂、污名,被扣上了“公知”“汉奸”之类的帽子。
在西安疫情中,她有过发声;甚至,在徐州某花梅女事件中,颜宁都敢于持续发声。
在价值观上,颜宁选择站在人性和文明的立场,她没有一点媚语口红,没有一丝随波逐流。甚至,当微信群里某个人说“这个事件明显是有人在带节奏”,颜宁回了个“呵呵”,就立即在通讯录上将其删除。
这样的绝决,这样的独立,只会令国内那些精致利己的知识贩卖所伙计,永远汗颜。
比起舒红兵这类能把夫人送上正厅级所长官位的院士,比起那些靠狂亲猛舔下嫁的学术四姨太们,颜宁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在这片学术土壤上,当然有几分遗世之花的落寞。
但是,至高的学术地位和极致专业水平,又让她拥有足够的文化自由,足以抵抗宵小的伤害,坦然不受俗世捆绑。
自由在高处的颜宁,一直被中国民间学术圈仰望,这是我们对公共精神的向往。
当然,这些年,太多的学术浊流,也让无数人有着一种“中国终于彻底失去颜宁”的未来强烈担忧。然而,就在今天,这个始终保持中国国籍的学术女神宣布全职归来了!她的学术成就,她的创新精神,她的性格率真,她的自由轻快,她的敢怒敢言,她的价值担当,无疑会给无数内心灰暗微凉的人中注入了一股强烈的暖流。
颜宁最念兹在兹的一个语词,就是“自由”。
那是因为,她一直在以一颗自由之心驱动科研创新,以一个自由之心表达赤子之情。
现在,从普林斯顿到中国深圳,颜宁归来了。
这样的归来,这是文化和科学的福音。
颜宁没有辜负人心,深圳不可辜负颜宁!
期待在南海之滨,在创新之城,颜宁,让学人风骨凛然长存!她让学界虚伪落荒而逃!她让人性文明永驻人心!
最后,老将作为一个终身绝不移居他国的写手,想借颜宁归来,发出一句深藏于心的锥心呐喊:
请永远不要低估一个精神自由者的家国情怀!
请永远不要怠慢一个人格独立者的赤子之心!
相关报道:从普林斯顿辞职!曾经的清华女神教授,为什么选择了回国?
的确,颜宁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科学大神。
她是“清华最年轻教授”,同时也是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更是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里的“常客”,三年前曾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但在五年前,她也是一些键盘侠口中的“卖国贼”。
1977年,山东章丘普集博平村,一个女娃娃呱呱坠地。谁也不曾想这个叫颜宁的女孩将来会给科学界带来怎样缤纷的色彩。
颜宁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因为工作变动,在颜宁6岁那年举家搬到了北京。
颜宁从小就是个特立独行的“疯丫头”,不着调的学霸。
别人迷费翔时,她沉浸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无法自拔;别人在奋笔疾书时,她想的是未来究竟是当娱记还是主持人,别人看《西游记》时,她想的却是让孙悟空变大变小的,是不是分子。
不过,脑子里想着分子的颜宁,最喜欢并擅长的却是文科,她认为自己一定会去北京大学的中文系,但就在文理分班时,选择文科的颜宁被老师拦下了。
“‘年级第一’的人当然要学理科啊!”
于是颜宁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老师拉到了理科班。
看来,颜宁注定和北京大学无缘,1996年,她以全校第一,全市第三的成绩考到了清华大学。
虽然颜宁最终选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就读,但她一开始并不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第一学期的高数她啥也没听懂,考试时还会紧张到直哆嗦。
结果卷子发下来,67分。
“就这样还能及格?我实力挺强的啊!”颜宁这样沾沾自喜地想着。
事实证明,颜宁就是个学神,在适应了大学节奏后,她期末高数就考了89分,大二就高分考过了gre和tofel,学习好也就算了,颜宁后来竟然还当上了系里的学生会主席。
“哦,清华不过如此!”
老师知道颜宁聪明,觉得这个浑身充满不着调劲儿的姑娘以后或许能成为一个使劲忽悠人的生意人,但谁也没想到,颜宁会一直呆在学术圈。
还没毕业的颜宁就被很多大厂看中,但都被她给拒绝了,因为比起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颜宁发现自己更喜欢呆在实验室里捣鼓研究的事儿。
于是也就有了后来这个有趣的故事。
2000年,时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的施一公回清华做报告,颜宁瞅准机会就给对方写了一封全英文的自荐信——
“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我想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申请出国很浪费时间,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
要知道,普林斯顿可是产生过69位诺贝尔奖获得主、15位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14位世界计算机最高奖图灵奖得主的世界顶尖名校。究竟是谁敢写这么硬气的自荐信?
施一公拨通了给颜宁的面试电话,结果没想到,这个横得很的学生还真有两把刷子。施一公当即决定,录取她。
施一公
靠着“自负”,颜宁用了四年时间就拿下了普林斯顿的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她还靠着“狂妄”啃下了一个学术界公认的硬骨头。
在这之前,颜宁因为做出可溶蛋白的结构第一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她顿时觉得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了,于是决定去挑战当时最难的膜蛋白结构。
但她低估了这个课题的难度,每做一次实验结果都是负的,最久的一次,她连续14天都没有做出一丁点成绩。
何以解忧?唯有死磕。一年多后,颜宁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就在颜宁开始在美国学术界声名鹊起时,她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惊讶的决定——回国。
当时中国的科研条件与美国比相差甚远,一般在美国读博士做博士后就会留在那里找独立教职,但颜宁却毅然决然地选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颜宁“狂妄”依旧,从普林斯顿回到清华时,她给自己确立的研究目标全是业内公认的难题。
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的她,2014年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
要知道,这是其他实验室做了20年都没做出来的,而颜宁和她的团队只用了六个月。
“做科研要做的狠,玩儿也要玩儿的狠。”她的眼睛里忽地闪过一丝狡黠。
凭借着这项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评价为“伟大的成就”的成果,颜宁于次年获得了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科研的声音。
这也是颜宁一直努力的目标,“经济发展决定中国有多富,科技发展限定中国有多强,要让中国的科技实力配得上她的经济体量。”
回到清华的十年里,颜宁所带领的团队,每年都会在《自然》《科学》《细胞》这世界三大顶级杂志发表论文,比全国99%的高校全校的数量还要多。
而颜宁自己,也在2009年以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 “ 年度十大进展”引用。她还在2016年被《自然》评为10位“中国科学之星”,获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新增的25位外籍院士之一...
但对于这些赞誉,颜宁自己的回应特别好玩儿——
练了半天“德高望重”,结果发现做不来这种表情,知道自己获奖时还没刷牙呢~
可在后来,颜宁又觉得“腻”了。她做出了一个让她背负“卖国贼”骂名的决定——
离开清华,回到普林斯顿。
当时普林斯顿开出的条件很诱人,颜宁可以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要知道,雪莉·蒂尔曼不仅是世界响当当的分子生物学家,还是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这样的荣誉在美国教授序列里可是独一份。
要回到普林斯顿的消息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骚动,瞬时间“负气出走”、 “人才流失还是人才流动”的讨论声四起。
还有不少人臆测颜宁刚做教授时年薪10万,是因为国内的高校待遇差所以留不住人才。
颜宁是个直率的人,她直接在微博上当面澄清了自己的选择。
她说——
“我生怕自己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
换一种环境,是为了给自己一些新的压力,刺激自己获得灵感,希望能够在科学上取得新的突破。”
至于待遇问题,清华早就改革了。而且自己在清华时,吃的是物美价廉的学校食堂,住的是低租周转房,生活美滋滋。
反倒是到了普林斯顿后,房租、保险、日常费用都要自己掏,实际收入其实下降了。
没有什么阴谋论,只不过是“生命如此短暂,要努力去扩展生命的宽度,多去经历和体验。”罢了。
虽说有“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title傍身,但那些将科学家个人选择指责为“叛国”的人不会想到,继续呆在国内于颜宁而言其实才是更舒服的一条路。
而去到普林斯顿,就和她当年选择回国一样,面对的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和挑战,她自己都说,自己有点在“自讨苦吃”。
其实,颜宁的选择也有一些私心:“改革开放以来,有大批的留学生(专题)出国,是做学生,现在终于看到了一批人被请回去,而且是到了顶尖的学校做先生。这是很多老一辈科学家的梦想。”
洒脱自在的颜宁,其实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她就是一个直来直往的人。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俞立觉得颜宁 不仅有 “ 孩子气”的一面,还有“特别rude、半点毫不留情”的一面。
在一次去滑雪的路上,颜宁直接批评俞立当时的研究目标 “ 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一直做这个,我肯定看不起你的science。”
那次对话让俞立不太高兴,但他了解颜宁的出发点,“话很难听,很刺人,但是that is fact,她就在逼着我想,我真正研究的是什么东西。”
在科学问题上,颜宁对谁都这样,这也恰恰说明了她待科学的认真态度,指出问题,并让其他人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国的科研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其实,恰恰是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的邀约,颜宁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身份上的转变:“突然间觉得我不再把自己当小孩一样,只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觉得我有些时候是需要些责任的。”
彼时的颜宁,已经成长为了学术界的大树,她认为自己有义务给更多人提供阴凉庇护。
从2015年起,颜宁就开始在各个场合公开为女性科学家发声,除了参加女性科学家论坛,她还会在举办学术论坛时特别邀请优秀的女性科学家参加。
因为她发现“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女博士在完成学业后都没有继续从事科研”,她认为需要为改变这一局面做点什么。
在一次博士生面试中,一位男老师提问一位女生将来如何平衡家庭和科研,颜宁一点面子没给,当即打断了谈话。她指出这是一个有性别歧视的问题,还质问道“为何面试一整天都没问过男生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随后颜宁还在网上写道,“女性凭什么既要做贤妻良母,又要做先进工作者?社会不能既鼓励女孩子们自尊自强自立,又要求她们两手都要抓,给她们比男性更多的家庭负担,这对女性不公平!”
颜宁才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只要让她觉得不舒服了,她就必须说出来。
还有一次,参加央视《开讲啦》栏目时,撒贝宁调侃一身红衣,脚踩高跟鞋的颜宁颠覆了自己对“女科学家”的想象。
颜宁却表示,“其实我对‘女科学家’这个说法,是拒绝的。为什幺女科学家前面一定要加个‘女’字呢?”,她还反复强调了女性的独立,“不为悦己者容,为自己容”。
颜宁一直单身,但对于此类话题,她一概不予回应。
一次,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学术报告会上,一位男生站起来提问,“颜老师,请问您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颜宁当即回答:“关你毛事。”
颜宁是一个“非主流”科学家——
她在乎女性的生存状态,她在科研的世界里畅快遨游,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她直截了当地说出心中的不快,她可以睡到中午醒但一到科研中就追求极致,她随心所欲地保持着“孩子气”...
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位跳脱出世俗刻板印象的科学家,让世界听到中国科研声音的同时,看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多样性,也让我们每一个人看到了女性的一万种可能。
如果说去清华和普林斯顿是颜宁人生的前两个梦想,那么这一次,她全职回国,则是为了追逐第三个梦想,那就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在10年、20年之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将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那个时候, 希望当大家说起“生物医药的大湾区”,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半球的这里 。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