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加拿大社会中存在一种刻板印象:一些移民在取得加拿大国籍后便离开,回到原居国,只为借助加国护照享受通行便利。但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驳斥了这一说法,指出大多数入籍移民不仅选择留在加拿大,且在移民十年后仍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展现出对新家园的长久承诺。 据《多伦多星报》报道,这份于5月16日公布的研究显示,在2008至2012年间取得移民身份、当时年龄在25至54岁之间的人群中,十年后仍“积极生活”在加拿大的入籍移民比例高达93%,远高于未入籍者的67%。研究通过纳税记录与移民档案交叉比对,来衡量移民是否持续居住并参与加拿大社会。 报告指出,这一趋势在不同教育背景、语言能力、移民年龄及类别中差异不大。尤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如菲律宾,其十年后留在加拿大的比例高达97%,明显高于来自美国、法国和英国的移民。 不过,报告也指出,高学历、语言能力强、通过经济类项目移民者的流动性更大,更可能离开加拿大。对此,加拿大公民研究所首席执行官丹尼尔·伯恩哈德表示,住房、经济机会和生活质量等挑战,正促使部分高素质移民重新考虑是否留下。“如果他们在这里看不到未来,自然会选择离开,带走他们的家庭与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部分已入籍者不再在加国生活,但比例不高。例如,在没有纳税记录的伊朗移民中,近一半已取得国籍;而在美国移民中,这一比例仅为14%。 目前,加拿大国籍申请需满足五年内至少居住满三年、具备官方语言能力、通过公民考试并完成宣誓等条件。前加拿大公民身份政策主管安德鲁·格里菲斯认为,这些制度有效保障了入籍的严肃性。“入籍是对国家的承诺,而非一纸工具。”他表示,这份报告也反映出加拿大在促进移民融合与保障公民制度之间,已取得良好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