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93|回复: 1

[其他讨论] 同一天杭州成都相继出手!楼市真变了?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94
发表于 2021-8-6 2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除了特殊因素,不少城市上头条的理由,似乎都与楼市调控有关。
这不,8月5日这一天,就有杭州、成都、北京这三座城市接连在楼市调控上加码。
先是杭州,在新购房资格和新房销售两个方面升级调控,最具杀伤力的一点就是:
落户本市未满5年的户籍家庭,在购房之日前2年起已在本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满24个月,方可在本市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
非本市户籍家庭,在购房之日前4年起已在本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48个月,方可在本市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
简单说,落户年限和社保都要达标才能拿到“房票”,购房门槛显著提升。
于日前公布第三批二手房指导价的成都,则在傍晚公布相关通知,严格认定赠与住房行为的限购标准,进一步优化购房资格复核顺位。
比如,赠与的住房计入受赠人家庭住房总套数审核购房资格。也就是说,通过赠予房产的方式来规避限购的漏洞被堵住了。
此外,优化购房资格复核顺位,对于登记购房人数在当期准售房源数3倍及以上的商品住房项目:
第一顺位: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项目所在区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二是落户在项目所在区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
接着是北京公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购政策的公告》,明确:
自8月5日起,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
简单说,假离婚买房的路越来越窄了。
考虑到北京的特殊性,西部菌今天仅聊聊杭州和成都。
比较而言,杭州这次政策的杀伤力明显更大,影响面也更广。这主要是成都此前已经有过大力度的调控,比如二手房指导价早就执行。
那么,对于这两个城市的调控升级,我们到底能够读出哪些信号?
01
首先要说一点的是,对成都、杭州这种级别的城市来讲,即便没有此次限购的继续加码,房地产市场相较于红火期,也已经冷却很多了。
比如,上个月,杭州市区新建商品住宅供应9126套,环比下降32%,供应明显回落;网签成交10821套,环比回落39%,网签成交数量为2021年至今最低。
二手房共成交6314套,环比下跌22.2%;同比去年7月的11374套,更是下滑了45%,接近腰斩。
同期,成都市新房交易量虽然保持基本稳定,但二手房同样明显下滑。
其中,总成交3558套,环比减少2.92%,同比减少28.71%;成交总面积约34.98万㎡,环比增长2.62%,同比减少29.14%。
所以,在现有的调控下,目前两座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已经可以说是“强弩之末”了,至少稳定的目标是暂时达到了。
但是,“房住不炒”的决心不能低估——有漏洞,必须继续堵;已有的调控成果,必须捍卫。
以杭州为例,有分析指出,“一夜之间,杭州50万大学生买不了房了”。如果将迁入杭州户口不足两年的、外地人社保满两年但不足4年的都包括进来,此次新政影响的群体,可能是百万级的。
面对一个如此大的潜在上涨“隐患”,杭州的调控升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02
眼下这轮调控升级,基本上可以说是由深圳领衔,随后西安、上海、成都、合肥等相继跟进。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除上海外,基本都是过去几年人口增势突出的城市。
成都、杭州就属于典型代表。前者,过去十年新增常住人口接近600万,后者也增加了300多万,都属于抢人大战中的赢家。
所以,它们房价上涨的压力靠前并不让人意外。相应的,这些城市吸引了调控的重点火力,也就是必然的事。
一定程度上说,它们需要做好表率。
反过来说,这些城市目前房价上涨的势头遭遇强阻击,决定了依靠人口来托举楼市的路径走不通了。
事实上,这一两年来,随着落户即获得房票的路径被堵死,“抢人大战”实际已经明显降温。那么,在新一轮调控出现后,各个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是否会有变化,确实值得观察。
不过,从长远看,同一能级城市的购房门槛将基本拉齐。落户就能换房票已成过去式,或者说,一二线城市的房票,都将越来越难拿。
观察这轮调控,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从珠三角到长三角,能级高的中心城市最先调控加码,紧接着便是一干次中心城市,比如珠三角的佛山、惠州,长三角的徐州、金华等。
最近一次被约谈的城市就是: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
这说明,调控不只限定于人气靠前的中心城市,也在同时防止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传导给次中心城市。从刚需的角度讲,那就是在好的区域板块上车,一定要趁早。
当然,现在是“早”还是“晚”,就要因地而论了。
但可以明确的是,不被调控盯上的区域和城市,在投资上就更得慎重了。
03
有统计显示,2021年7月房地产调控政策井喷,从中央到地方,密集调控政策高达66次,刷新年内最高纪录。累计看,1-7月合计房地产调控已经高达352次,平均每月超过50次房地产调控。
就眼下看,这轮调控显然还没见底,后续跟进的城市名单肯定还会再拉长。可以说,在目前的形势下,从购房者到城市,都不应该再有什么侥幸心理。
不过,这轮调控的最严之处,不只体现在抬高购房门槛,更体现在对开发商、购房者、银行的全盘限制,再搭配集中供地、二手房指导价等多味配方。如此围追堵截,要改变的其实是整个房地产的格局,而不仅是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
所以,这样一种大气候之下,接受考验的,不只有购房者,也还有开发商,以及地方政府。
比如,我们知道,这次调控加码的杭州,已经连续几年蝉联全国城市卖地收入第一名。
那么,在更严的限购限地限贷的全方位调控之下,各个城市的卖地收入会有变化吗?这个问题,如果结合目前地铁审批放缓的事,或就更耐人寻味了。
当然,这种大气候到底会维持多长时间,目前恐怕谁都不敢打包票。
不过,上个月八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或可看作某种参考。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3年,房地产格局到底会经历怎样的变化?房地产“让位”后,会有新的替代产业站出来吗?城市格局又是否也会跟着洗牌?
我们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594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20: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夜之间 杭州50万大学生买不了房了

又一个热门城市收紧了楼市调控政策。
8月5日早间,杭州市住保管再度发文称,将从加强住房限购、完善新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三方面,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杭州持续“打补丁”
“这是2020年7月初以来杭州楼市的第四次调控政策”,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
《通知》进一步加强住房限购。一是规定落户本市未满5年的户籍家庭,在购房之日前2年起已在本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满24个月,方可在本市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
二是规定非本市户籍家庭,在购房之日前4年起已在本市限购范围内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48个月,方可在本市限购范围内限购1套住房。
张大伟表示,杭州落户不难,但这一调整,将买房的漏洞堵住了。过去几年深圳、成都等很多城市已经执行了,杭州算是比较晚的。
《通知》提出,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公证摇号公开销售时,购房意向登记家庭数与公开销售房源数的比例大于或等于10:1的,无房家庭、普通家庭分别按社保缴纳月数从多到少排序,高层次人才家庭先按B、C、D、E人才类别从高到低排序、同一类别人才再按社保缴纳月数从多到少排序,以一定比例入围公证摇号。
购房者提供虚假信息资料、隐瞒真实情况或恶意干扰公证摇号销售的,3年内停止其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意向登记和合同网签备案。
“此次调控后杭州约有50万在校大学生的购房资格被取消了。”杭州贝壳研究院院长上官剑对《凤凰weekly地产》称,每一次精准调控,都是对投机炒房者的封堵,打掉红盘和热点楼盘的抢房效应,切断对市场预期的冲击,避免传导到二手房市场,进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年内房地产调控高达352次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7月房地产调控政策井喷,从中央到地方,密集调控政策高达66次,刷新年内最高纪录。累计看,1-7月合计房地产调控已经高达352次,平均每月超过50次房地产调控,体现了房地产政策的严格趋势。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凤凰weekly地产》表示,2021年上半年的房地产调控继续全面升级。相比去年,收紧调控的力度不断增加。1-7月的房地产调控,最主要的核心特点是收紧:住建部约谈、整顿中介、限制二手房定价、经营贷、土地供应、鼓励租赁、打击炒作学区房。
约谈房价上涨过快城市已经成为2021年房地产调控的一个最重要特征,这体现了在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的基础上,住建部的督导作用在加强。
7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约谈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5个城市,随后金华市率先发布了楼市调控新政。
此前的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门发文称,将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称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