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75|回复: 0

[投资理财] 物价揭开复苏假象 中国陷入资本空转危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404
发表于 2020-8-11 00: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8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无论是CPI还是PPI都表明,中国的物价水平依旧疲软,经济没有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冲击中完全复苏。然而,超发的货币在金融系统中空转,已经催生出资产泡沫,形成经济复苏的假象。
7月CPI同比上涨2.7%,涨幅较6月扩大0.2个百分点。消费者物价走高的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飙升。数据显示,7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涨幅扩大2.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6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涨幅较6月扩大4.1个百分点。
更有对比意义的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显示,7月消费者物价水平同比上涨0.5%,涨幅较6月回落0.4个百分点。消费能力的疲软,导致价格上涨增速开始回落。中国经济还没有真正复苏,需求疲软仍是当前最大的难题。

7月猪肉价格上涨85.7%,影响CPI上涨约2.32个百分点。(视觉中国)

7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回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上行。从环比看,PPI上涨0.4%,涨幅与6月相同。但是,供给端的小幅回升无法掩盖消费端长期的疲软。从同比看,PPI下降2.4%,降幅比6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耐用消费品等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小幅上涨0.7%,采掘、原材料、加工等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大幅下降3.5%。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认为,中国经济刚摆脱衰退步入复苏扩张轨道,国内物价整体趋缓,其中,核心物价、工业生产者物价整体仍偏离正常水平。此外,国内部分行业企业并未完全摆脱疫情拖累,各行业复苏不平衡,仍存部分闲置资源;全球疫情防控与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仍强,经济整体仍需要偏积极政策支持。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向实体经济注入了大量流动性。8月3日,中国央行在分析经济金融形势时再次表示“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2019年)”。然而,宽松的货币环境只能保证金融体系稳定,不能保证实体经济繁荣。
事实上,在经济衰退周期,超发的货币进入金融系统中空转的概率更大。其原因在于,经济衰退时,实体经济的资本收益率和投资回报率明显下降,资本在逐利的本能下会避开实体经济,转而进入更加有利可图的金融市场。3月中旬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价综合指数的涨幅已经超过20%,与整体经济环境明显形成背离。此时,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不能反映经济的健康状态,反而形成经济复苏的假象,7月的物价水平显示经济需求端依然十分疲软。
需要警惕的是,资金空转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极大。首先,因资金空转盈利产生的财富效应会源源不断地吸引资金流入金融市场,导致经济脱实向虚。其次,资金空转虽然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资产泡沫,给经济发展带去新的阻碍和风险。最后,资金在金融系统中空转只会令资本拥有者的收益增加,大部门普通民众无法分享这部分盈利,其结果就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稳定性进一步下降。
为了使货币政策更有效率、减少超发的货币在金融系统中空转的现象,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当更加灵活适度,强调精准和效率。此外,中国政府应当利用好财政政策和政府投资能力,加大对新兴产业、科技创新、5G等新基建的投入。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搞活实体经济。
长远来看,经济的衰退期是最佳的投资周期,此时物价水平低,投资成本显著下降,长期投资回报率也相应被拉高。此外,经济低迷时期,垄断性产业形成改革阻力较小,更容易诞生新业态、新模式。因此,中国政府应当把握住机会,发掘经济的新动能,引导超发的货币重回实体经济。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