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5|回复: 0

[IT与科技] 中国在磁性芯片高精度检测领域取得突破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213
发表于 2021-7-2 04: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乌梦达、赵旭)“100年,中国‘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工作者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这几个字。这个厚度相当于一张普通打印纸的十万分之一。
6月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100年”。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磁性芯片生产过程中,需将纳米磁性薄膜均匀铺在晶圆(制作硅半导体集成电路所用的衬底)上。确保所有晶圆完全“躺平”有多难?北航集成电路学院工艺与装备系教师张学莹表示,其相当于在北京的海淀区地面上均匀铺满5层厚的小米粒,且须完全平整,“因此,检测薄膜的平整度尤为关键。”
张学莹介绍,科研人员利用检测仪器,通过微小的磁性针尖在薄膜上写字,若字的颜色对比度一致、字迹清晰,则表明薄膜有良好的均匀性。完成平整度检测后,将纳米薄膜制成器件,封装后形成芯片。
6月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前)在5个原子层厚的纳米磁性薄膜上写下“中国芯”。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该检测仪器,正是由北航集成电路学院科研团队研发的晶圆级磁光克尔测试仪。
北航集成电路学院工艺与装备系主任王新河说,磁性芯片可作为高可靠的信息存储模块和高灵敏的磁信号传感模块,应用于飞机、卫星的控制系统,以及手机电子罗盘、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而磁性芯片生产过程中的磁性薄膜检测这一关键技术,属于我国长期被“卡脖子”的技术。
“对比国外同类设备,这台仪器在测试精度和速度等方面进行了技术革新,实现了自主创新突破。”王新河说。
6月2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科研人员在用磁性笔尖检测纳米薄膜的磁性。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据了解,该仪器现已应用于科研领域,且预计于今年10月在产业领域投入商用。
早在1993年,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就用10个原子摆出“中国”字样,标志着我国可自主实现原子操纵。如今,用于书写“100年,中国‘芯’”的晶圆级磁光克尔测试仪,为具有百亿元市场规模的磁性芯片产业提供设备支撑。
从“中国”,到“100年,中国‘芯’”,背后的科研突破成为我国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科技力量持续增强的一个缩影。
“作为科研一线的基层党员,我觉得扎实搞研究、实现创新突破,便是我们对建党百年最好的献礼。”张学莹说。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