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5|回复: 0

[IT与科技] 中国发布重磅航天白皮书 未来重大计划令人期待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9213
发表于 2022-1-29 21: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航天员从太空给北大学子回信 中国将探索宇宙的更多可能》一文中,已介绍了中国首位在轨超100天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日前在给北大校友们寄出的回信中,提及了中国将探索广阔宇宙的更多可能。就在1月28日中国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布了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中国的航天》,对未来五年中国的重大航天计划进行了阐述。
作为太空竞赛的后来者,中国在1970年才发射了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到2003年实现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近年来在多个航天领域更是取得了不少成就。
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刚过去的五年,中国航天大项目竞出,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开启了有人长期驻留时代;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天问一号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体系能力。
刚过去的2021年是太空探索、发射任务和天文事件让人类应接不暇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的航天大年。在中共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用天问落火、空间站工程开启11连发等太空壮举得以彰显。相关人士公开表示,已经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不过是中国行星际探测的开山之作,后面的任务还非常长远。日前,官方业已批复探月工程四期任务,中国航天正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中国空间站建设已进入密集发射期,2021年迈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计划在2022年投入运行。
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航天共实施207次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96.7%,中国运载火箭加快更新换代,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
仅在2021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即完成48次发射,将上百颗(含搭载)航天器送入太空,创造了年度宇航发射总数的历史新高。
太空项目被视为国家实力和威望的象征,争夺太空话语权已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方面。对于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快速发展,“超级大国”美国的专家们曾在2016年众议院空间科学小组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上,讨论了“我们在太空竞赛中输给中国了吗”这一话题,认为美国在该领域有“黯然失色”的风险。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介绍,未来五年中国将培育壮大空间应用产业,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空间应用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面向行业和区域发展以及大众多样化需求,深化通信、导航、遥感信息综合应用;加快航天技术成果向经济社会的转移转化,培育发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药、空间碎片清除、空间试验等太空经济新业态。
中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显示,中国将在未来五年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等科学主题,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高精度地磁场测量卫星等,持续开展空间天文、日球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空间基础物理等领域的前瞻探索和基础研究,催生更多原创性科学成果。
未来五年,中国将利用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测器、“天问一号”探测器等空间实验平台,开展空间环境下的生物、生命、医学、材料等方面的实验和研究,持续深化人类对基础科学的认知。
中国的太空探索项目正变得愈来愈让世人期待。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