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5|回复: 0

[吐槽灌水] 继续这样下去,只会让美国变得“更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455
发表于 2023-5-25 04: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想让你知道…现在的中美对垒真的可以说各怀鬼胎,中国,当然一贯的高深莫测,不过,美国似乎瀰漫了一种冀望回归“巴厘岛精神”的愿望。
现在这个世界,单边主义正被两极化撕裂搞得晕头转向。所谓的恶言相向与互不相让已经无法形容中国和美国现在的处境,在北京,中国坚信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压制中国。在华府,美国相信中国正在策划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新霸权。为了对这个日益增长的敌对情绪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找到防止引发进一步超级大国衝突的方式,很有意思,《经济学人》的总编辑Zanny Beddoes和副主编Ed Carr亲自出马采访了人在曼哈顿市中心,即将在下个礼拜的5月27日年满100岁的季辛吉,并把美国最新的拜登主义作为了最新一期《经济学人》的封面故事。
确实,放眼全球仍然在世的政治人物中,不容易找到一个对国际事务有著足够的参与经验或是曾经被公认对国际情势瞭若指掌的够格人物。但季辛吉,作为19世纪的外交学者,加上后来的出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甚至在过去46年陆续担任过各国领袖的顾问或特使,能够知道他对全球政经局势的看法弥足珍贵。季辛吉先生的看法言简意赅:“中美双方都确信对方代表著一股战略危险,全球正在走向大国对抗。”真的是这样吗?《经济学人》同意吗?
“去风险”取代“脱钩”
这期《经济学人》的封面故事议题回到了全球地缘政治,聚焦美国在G7上试图用de-risking(去风险)来取代de-coupling(脱钩)的政策大转弯。在米白色的封底前面,《经济学人》放上了一个涂上美国国徽的消防栓,明显暗示美国的试图降低美中剑拔弩张的状况。上面两排黑色字体,大字写的是 “HOW SHOULD AMERICA LEAD 美国应该怎麽领导全球?”小字则是 “The Biden doctrine and its flaws 拜登政策和它的缺点。”
《经济学人》这次是基于来自季辛吉的八天采访素材,并用绪论第一篇第9页、第17页的Briefing专文、美国版块第一篇第29页以及第51页的国际板块四篇文章解析这次的封面故事。文章一开始提及在20世纪40年代以及50年代初,美国在战争的混乱中建立了一个新的全球秩序。这个秩序维持了超级大国之间的和平,并支撑了数十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更让全球数十亿人成功脱贫。 如今,这个固有秩序开始瓦解。 美国国内那个充满毒素的党派偏见更是侵蚀了人们对美国政府的信心。
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摧毁了人们对美国治理的信心。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仓皇逃离更是让美国满口的民主价值充满讽刺。如今,大多数国家消极抵制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呼吁。中国的崛起更是促使美国政客对地缘政治采取了更加自私、零和的态度。
美国抗中攻势未停 但试图软化强硬力道
好不容易送走了川普,但2021年入主白宫的拜登进一步製定了一波接著一波的新战略压制中国。不过,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最近对拜登的主张进行了一个新的阐述。他将中产阶级的繁荣、国防和气候变迁整个绑在了一起,他否认西方世界的“华盛顿共识”,并呼吁政府应该在社会中发挥更加强而有力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家安全这个层面。
这意味著更加强势的产业政策不会停歇。巨额补贴将持续对半导体和清洁能源投资挹注。出口管制的小院高牆也不会放鬆,敏感科技仍然不可能落入中国手中。但同时间,可以看见美国政府正在试图软化强硬言论。他没有谈及与中国经济的脱钩,而是提出了“de-risking去风险”这个新的说法。他希望在气候变迁、非洲债务甚至乌克兰问题上和中国达成共识。5月10日和11日, Sullivan与中国进行了8个小时的接触,这是过去几个月以来双方高层的第一次接触。
拜登政策遭批充满矛盾 恐使美国变得更弱
美国的想法昭然若揭,国家干预和保护主义需要搭配著工业发展,一方面还得帮助中产阶级,并为民粹主义降温。美国与全球安全仍然重要,而且美国不会轻言放弃全球领导地位。也就是说,与中国的关係将以战略角度来管理。作为防范措施,美国将继续在军事力量上投入大量资金,以阻挡中国的可能侵略。
这个新立论行得通吗? 《经济学人》认为在经历了川普时代的混乱之后,拜登对外交开始软化是值得欢迎的。他很可能在G7峰会上推出以上论点,他说得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必须应对新的挑战,从中国的胁迫到气候变化。然而《经济学人》仍然强调,与1945年后的秩序相比,拜登政策充满矛盾,它对美国问题的诊断充满悲观,他提出的处方只会让美国变得更弱。
保护主义恐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先从经济层面看起。 尽管许多人相信美国的经济实力没有下降。她仍然拥有全球4%的人口,创造了全球25%的产出,这一比例自1980年以来始终保持不变,中国的经济规模确实不容易马上超过美国。虽然拜登强调社会安全网是正确的,但他这种由国家主导却充满狭隘的经济愿景最终可能会削弱美国自己的生活水平和全球影响力。
中美缺乏贸易协定 美国难将出口管制与贸易合作结合
拜登提出的新说法尝试稳定与专制集团的关係。在这项任务中,他受到了另外一个缺陷的阻碍:他混淆了政策合理性和所谓的美国优先之间的扭曲。苏利文希望将出口管制与贸易合作结合起来,将军备竞赛与跨国共识结合起来。但中国领导人认为,这一战略旨在压制中国。如果出口管制不继续扩大,如果川普时代的关税还没有到位,如果美国的政客们不争著在中国问题上互相指责,美国现在想要改弦易辙可能会容易一点。中美之间的缺乏贸易协定让一切都变得更加困难。就算不谈人工智慧,美国和中国连核子军备控制系统都没有达成一致:到2035年,中国的核武库将几乎增加到现在的四倍。
美国盟友陷两难 《经济学人》估德国经济风险极高
最后一个缺陷则与盟友有关。拜登支持乌克兰,恢复了北约和亚洲的联盟关係。然而,美国不可预测的经济民族主义和不愿进入第一线削弱了她的影响力。欧洲担心补贴竞赛,担心与中国紧张局势的升级会对其造成更严重的损害。《经济学人》的模型显示,德国经济在中国的风险是美国的两倍。全球规则的衰退正在改变新兴经济体对外交政策采取的交易方式。1945年后的秩序建立在美国的坚定基础上:那是一个可预测的美国指导原则。如今,大家都心知肚明2024年的美国大选,不但混乱,而且难以预测。
恢复全球秩序 对抗中国专制政权的良方
美国自己必须想通:一个更乐观、正向思考的论点才符合普世利益。这也是可以让美国保持强大并开启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关键,也是让它能够帮助製定新的全球贸易、气候、人工智慧等规则的依据,更是让美国盟友和新盟友可以依赖的保障。恢复全球秩序才是对抗中国领导的专制政权最佳防御。不幸的是,拜登提出的新政策反驳不了美国衰落的说法,因此也没有办法解决美国的有毒政治与其作为自由秩序关键角色之间的紧张关係。 除非美国可以重新自信的看待这个世界,否则它将难以继续领导这个世界。
中美对垒各怀鬼胎 靠现实主义面对前方危险
现在的中美对垒真的可以说各怀鬼胎,中国,当然一贯的高深莫测,不过,美国似乎瀰漫了一种冀望回归“巴厘岛精神”的愿望。但华盛顿内部很难取得共识:既要防止中国入侵台湾,保护全球贸易,还得为国家安全留出一定的空间,领导全球应对气候变迁和新兴市场债务危机还得当仁不让,不过美国确实想在G7以及下个礼拜登场的APEC上放软态度:诸如什麽“这是竞争而非衝突”、“这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或是“除了小院高栏之外,贸易肯定仍要开放”等等话语一再被美国代表重複。
现在的最大困难就是美国的两党对峙、白宫失能以及即将选举举世皆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就公开表示:现在要辨别……美国对华政策的真实性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硬要找出一个适合而且可以降低误判风险并安抚盟友的适当人选,我觉得财政部长叶伦倒是比谁都合适,先不论她的政治或金融资历,除了美国银行爆雷时她的直言不讳,即使债务上限僵局时,她也是不假辞色,最重要的是她不久就会访问中国,双方的可能软化或许可以寄望于此行。说到底,2023的经济展望确实不怎麽样!
我记得,启蒙运动时代的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和平往往是通过人类的理解或是某个大灾难后才得以实现。”因此,全球领导人确实负有重大的责任。他们需要依靠现实主义来面对前方的危险,需要一定的远见来确保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并找到国与国之间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克制自己,避免擦枪走火。

【郑重声明】荷顿论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